鐵絲網兩米多高,100多米長,硬生生橫在小區正中。
小區里的鐵絲網
  鐵絲網的“風景”

  同一地塊不同開發商先後承建 新舊片區間橫亘百米鐵絲網  老業主盼拆新業主想堵協商大半年談不攏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流傳數百年,如今,在廣州白雲區一小住宅小區也出現了關於一堵牆的爭執——一道鐵絲網將原本統一規劃的小區硬分成兩個片區。
  記者瞭解到,舊樓片區由原先地產公司承建,後將儲備地塊轉讓給其他公司開發,導致出現新舊兩個片區,兩個物業公司分別管理。這邊老業主盼望拆除鐵絲網享受公共服務,那邊新業主表示買樓時開發商承諾是獨立小區,與人合用不公平。雙方協商大半年也沒能拆除。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寬偉
  圖/廣州日報記者蘇俊傑
  在知情人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於白雲區同德圍邦華翠悅灣小區。從同康路拐一條小巷,步行30多米就進入小區,一道綠色鐵絲網牆橫亘眼前。鐵絲網兩米多高,100多米長,硬生生橫在小區正中。鐵絲網上掛著“溫馨提示”:你已進入24小時監控區域,請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道路相通 一網攔人
  鐵絲網東邊是有十多年樓齡的老舊住宅樓,西邊則是半年前入住的新樓。鐵絲網下是相連的水泥路,即使是首次進入小區的人,也能準確猜出這堵鐵絲網是後來加上的。道路相通,無奈一網攔人。
  記者繞了幾圈仔細觀察後發現,東片區設施相對落後,有3棟住宅樓,旁邊有一個羽毛球場,中間已沒有攔網,旁邊還堆著一些廢棄的傢具。西區設施則要“高級”一些,整齊的道路綠化,還有小孩玩耍的滑梯等設施。
  在東片區還有3棟連體的高層住宅樓,外牆裝飾與西區的住宅樓類似。老業主介紹,這是和西片區的新住宅樓一起修建的,是公租房項目,目前還沒有人入住。雖然是一起修建,卻也被鐵絲網劃分至與老樓一起的東片區。
  業主潘女士介紹,所住的小區一直叫“金德苑”小區,2001年開始入住。“買樓時比較便宜,大概3200元每平方。當時開發商說,旁邊的地塊也會建樓,是一起的。但後來一直沒有繼續建。”
  爛尾地塊後被邦華地產公司接手,建成目前的翠悅灣小區。“年中開始有人入住。”負責管理金德苑住宅樓的城鎮物業公司一名負責人介紹,剛開始時,新舊住宅樓是相通的,老業主還可以去散步、遛狗。去年大約6月時,突然就築起了鐵絲網。
  翠悅灣物管港聯物業公司一名女負責人表示,鐵絲網具體怎麼建的不清楚,接盤時已是既定物業。記者隨後撥通開發商邦華地產的電話,一名負責人證實,確實有多名新業主聯名投訴,反映管理有些混亂,後來才建了鐵絲網。
  據悉,目前街道和居委會都已介入調解,雙方業主代表、物管、開發商也多次協商,還是不能達成統一。有知情人士認為,雙方訴求都有道理,可以慢慢商量解決,今人應當效仿當年六尺巷的典故,各退一步皆大歡喜。
  爭議

  物業費太懸殊設施難共享
  金德苑的物管趙女士介紹,新樓沒建之前,小區面積較小,只有一個出口。老業主們原本以為新樓建好後,圍成一個小區就能共享雙方設施,誰知道一道鐵絲網從中間切開來,“為什麼換了開發商就隔成兩個區域?”
  上述港聯物業公司的一名女負責人表示,新舊住宅樓管理費相差懸殊,新樓2.8元一平方,舊樓0.75元一平方。“之前瞭解過,說是旁邊的人過來玩,亂丟東西,新業主有意見,所以架了鐵絲網。”
  新業主林先生表示,因為建鐵絲網老業主有意見,就把新業主們說成是住在“富人區”,他難同意。“我是菜市場做生意的,掙錢也不容易。買樓要200多萬,大部分是貸款。多數業主都是貸款買的,不是什麼有錢人。”林先生介紹,買樓時,開發商承諾是獨立小區,每月交300多元的物業費,說可以享受優質服務,如果和別的小區共享設施,那就“貨不對板”。
  地面相隔地下車庫卻相通
  自從鐵絲網建起來後,新舊業主爭議不斷。記者瞭解到,一個月前,雙方的業主代表和物業公司又在所在居委會的牽頭下再次協商。但是,由於新舊業主對於“共享設施統一收費”等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是否“拆牆”再次擱置。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新業主透露,雙方沒能達成一致,一些老業主不願提高物業費是其中原因之一。享受更好的服務卻不願出更多的錢,這對其他人不公平。“擔心管理混亂也是重要原因。兩個多月前,外邊有人跑到老樓那邊去尋短見,結果跳下來了。新樓這邊要刷卡,外來人員不容易進來。”
  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地面被鐵網隔開,但地下停車場卻是相通的。西片區翠悅灣新住宅地面不走機動車輛,新業主的車輛都要繞道到原先金德苑老住宅樓的大門進出,這是目前老業主意見最大的地方。金德苑物管趙女士表示,新業主的車輛頻繁進出,大門都沒有關,對原來老業主也造成一定影響。住戶董先生認為,不拆除鐵絲網也可以,但要相互理解,目前新業主的車庫出入口最好分開獨立設置。
  六尺巷典故
  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
  清代大學士張英是安徽桐城人,張家與鄰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爭執。張老夫人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張英即作詩勸老夫人“讓他三尺又何妨”。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把牆往後退了三尺。鄰居見此行為頓覺慚愧,也讓後三尺。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
編輯:SN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kdhdhbaxp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