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高潔 梁建強
  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沈陽認為,信息時代政府部門通過網絡及時發佈信息,傾聽公眾意見,回應民生關切,不應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倡導,而應成為一種約束和硬性要求
  今年3月下旬,一位網友打開安徽省宿松縣住建局官網吃了一驚:只見網站首頁赫然滾動播放著一行字幕——“今天心情非常的不好!”事件迅速成為網絡熱點,有網友調侃道:“你哪天心情好呢?”
  宿松縣政府辦隨即回應,2013年6月就把網站建好並移交給住建局,但住建局稱一直沒用過網站,也不知道有這麼一行字。隨後,該官網終於在“休眠”9個月後發佈一條公告,稱本網站正在建設、測試之中,請提出寶貴意見。
  在官網官V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信息時代,少數地方官網長期“休眠”、官V頻頻“失語”。專家指出,電子政務平臺淪為擺設,缺失的不只是人才和技術,更是對民意的敬畏。
  “花架子”折射執政能力欠缺
  在“網絡問政”成為趨勢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官員體驗到官方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在新聞發佈、傾聽民意、便民服務等方面的快捷與效率。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少數地方雖然開通了官方網站、微博,卻讓這一新的問政形式淪為擺設,長期不聞不問。
  日前記者登錄河北省興隆縣國土資源局網站發現,間歇性“休眠”是這家官網的常態。該網站首頁最近一條新聞更新的時間為2013年12月12日,而在這一條新聞之前,更新日期則是2011年7月13日。
  除了“休眠”現象,還有一些網站對公眾關註的信息進行“馬賽克”處理。黑龍江省曾對547起頂風違紀案例進行通報,卻只介紹情況,涉及的違紀幹部都以“某”字代替,不少公眾質疑,通報情況為何模糊處理,不能“指名道姓”?
  還有些官方網站開通了交流板塊,卻對公眾反映的問題無限期“拖延”,或在回覆中用語“雷人”,讓公眾瞠目結舌:河南省沈丘縣主辦的中國沈丘網曾長期把“您好,我們會儘快為您處理的”作為對於所有問題的統一回覆,但不少公眾反映“儘快處理”遲遲沒有下文;網友在江西龍虎山政府網站留言稱“學校合併後,小學生讀書不方便”,得到的回覆卻是“亂就亂,叫他們別上學”。
  不少網友認為,電子政務是政府現實執政能力的延伸,政府在網絡領域的反應能力折射的是執政能力。
  “麻木”的背後是對民意漠視
  4月12日上午,井岡山景區索道發生轎廂墜落事件,1名游客被甩出廂外不幸遇難,另有4人受傷,219名游客滯留在索道上。作為主管部門的江西省旅游局的官微“江西風景獨好”對此卻沒作出任何反應,仍在大張旗鼓地宣傳井岡山國際杜鵑花節活動。
  >> 下轉第十五版
  >> 上接第一版
  面對人命關天的突發事件,官方微博如此麻木引起一些公眾不滿。中國政法大學宣傳與輿情研究中心研究員金中一認為,有些政務微博僅僅被定位成新的單向宣傳工具、領導的新型吹鼓手,在突發事件的關鍵時刻回應不及,自然會被網友詬病。
  新浪網新聞中心微博主編劉清利表示,自娛自樂、缺乏互動乃多數政務微博通病,關鍵時刻應轉變理念、主動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指出,社會轉型期,公眾對信息的訴求不管是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在提高,最近審理的“秦火火”等謠言案件,更從另一方面印證了政府部門及時發佈信息、傾聽民意的重要性。
  孫丕恕指出,目前法律並沒有對電子政務平臺應該發佈哪些信息作出規定,但這不能成為封閉信息的“擋箭牌”。
  “僵屍”賬號暴露獎懲機制缺失
  不少專家認為,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和利用電子政務平臺是打造陽光政府和效率政府的重要途徑,但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聽到諸多“跟不上的理由”:人手不足、技術不懂、標準不明。
  濟南市公安局公共關係處民警孫健是濟南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的4位運營者之一,他告訴記者,運營好官微並不難,關鍵是“用心”,最忌諱開通之後棄之不管。“前不久濟南公安官微及時澄清‘市民爭搶公用菊花’‘獄警毆打老太太’等不實信息,贏得了廣泛好評。我們深切體會,對一些敏感事件,一味遮掩只能讓謠言愈演愈烈。”
  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沈陽認為,信息時代政府部門通過網絡及時發佈信息,傾聽公眾意見,回應民生關切,不應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倡導,而應成為一種約束和硬性要求。
  “近年來,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地方官方網站、微博長期‘休眠’‘失語’,但從未聽說有相關的管理者被追責。”沈陽說,有些地方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或者順應形勢而開始建設電子政務平臺,但建成後卻長期不聞不問,使之形同虛設。扭轉這一狀況,必須通過制度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強化追責。
  多位專家建議,更好地發揮電子政務平臺在發佈信息、傾聽民意、排解民憂等方面的作用,也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考核與獎懲機制。多一些對於民意的敬畏,將電子政務平臺建設與管理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具體實踐,才能逐步實現平臺由“建起來”到“用得好”的過渡。
  >> 上接第一版
  面對人命關天的突發事件,官方微博如此麻木引起一些公眾不滿。中國政法大學宣傳與輿情研究中心研究員金中一認為,有些政務微博僅僅被定位成新的單向宣傳工具、領導的新型吹鼓手,在突發事件的關鍵時刻回應不及,自然會被網友詬病。
  新浪網新聞中心微博主編劉清利表示,自娛自樂、缺乏互動乃多數政務微博通病,關鍵時刻應轉變理念、主動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指出,社會轉型期,公眾對信息的訴求不管是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在提高,最近審理的“秦火火”等謠言案件,更從另一方面印證了政府部門及時發佈信息、傾聽民意的重要性。
  孫丕恕指出,目前法律並沒有對電子政務平臺應該發佈哪些信息作出規定,但這不能成為封閉信息的“擋箭牌”。
  “僵屍”賬號暴露獎懲機制缺失
  不少專家認為,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和利用電子政務平臺是打造陽光政府和效率政府的重要途徑,但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聽到諸多“跟不上的理由”:人手不足、技術不懂、標準不明。
  濟南市公安局公共關係處民警孫健是濟南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的4位運營者之一,他告訴記者,運營好官微並不難,關鍵是“用心”,最忌諱開通之後棄之不管。“前不久濟南公安官微及時澄清‘市民爭搶公用菊花’‘獄警毆打老太太’等不實信息,贏得了廣泛好評。我們深切體會,對一些敏感事件,一味遮掩只能讓謠言愈演愈烈。”
  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沈陽認為,信息時代政府部門通過網絡及時發佈信息,傾聽公眾意見,回應民生關切,不應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倡導,而應成為一種約束和硬性要求。
  “近年來,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地方官方網站、微博長期‘休眠’‘失語’,但從未聽說有相關的管理者被追責。”沈陽說,有些地方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或者順應形勢而開始建設電子政務平臺,但建成後卻長期不聞不問,使之形同虛設。扭轉這一狀況,必須通過制度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強化追責。
  多位專家建議,更好地發揮電子政務平臺在發佈信息、傾聽民意、排解民憂等方面的作用,也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考核與獎懲機制。多一些對於民意的敬畏,將電子政務平臺建設與管理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具體實踐,才能逐步實現平臺由“建起來”到“用得好”的過渡。
  (原標題:地方政府官網官微休眠失語頻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kdhdhbaxp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